2019年6月1日 星期六

網紅、觀光、最美圖書館背後的辛酸血淚史


天津濱海圖書館,正式名稱為天津濱海新區文化中心圖書館,是位於中國天津市濱海新區的公共圖書館,於2017年10月開幕;天津濱海圖書館由荷蘭建築事務所MVRDV與天津城市規劃設計院合作打造,共花了3年時間興建、佔地36萬2744平方尺,圖書館高約30公尺,地上有5層、地下有1層,空間可藏書的總量可達120萬冊,每日可接待4000人。目前館內則有約20萬本藏書(。圖書館中庭座立著一個巨型球型禮堂,稱為「濱海之眼」。圖書儲存室和檔案室位於地下一層,兒童和老年人閱讀區設在了便於到達的地面一層,主入口連接著通往各個內部區域的路徑。數個大小不一、閱覽室和休息區域散落在二層、三層各處,而最高的兩層空間內,則是會議室、辦公室、電腦室和音像室。(資料來源:維基百科)。(註:有關館藏量,參訪時的總館藏量約為85萬冊。)

開館以來,平日參訪人數已達6000多人,節慶假日最高入館人數達2萬3千多人,開館至今年4月底,總入館人次達334萬人,借書量33萬5千多冊,借書量為入館人次之十分之一。

在2019年5月,我們一群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的會員夥伴們到北京、天津參訪,天津濱海圖書館當然是我們必訪之地。說來好笑,夥伴們在天津濱海圖書館上分享的相片並不多,有夥伴說,網路上看到的天津濱海圖書館照片照得一定比我們照的好。的確沒錯,想看照片的可以點這個連結

位在濱海新區文化中心(的百貨商城... 我還真的沒搞清楚那棟建築物是啥)的二樓,和商業機能連結在一起,就地點的選擇上是對的,因為可以整合民眾的娛樂、文化、購物需求,一站購足的概念是好的。如同大陸的許多場所一般,入館要經過安檢,飲料、食品都不能帶入,連穿拖鞋都不准進。參訪的當天是周末,連入館安檢都大排長龍 (安檢、拖鞋、長龍,在臺灣可能會招來民眾的埋怨吧)。

入館的一樓,就是大家在網路上經常看到的書山和濱海之眼(上面那張相片是從圖書館後門照的,這個就是為啥稱之為濱海之眼的緣故)。說真的,濱海圖書館就是一個網美的拍照地點,每天都如是,我們參訪的那天也是這樣。階梯式的書山,兩梯之間的高度差還蠻大的,我也差一點在兩階之間滑倒。難怪,安全人員忙著制止小朋友們在階梯間跑跳。

書山當然擺了書,但其實書山的書後面是衝板裝置,有吸音效果。我們在濱海之眼的球形禮堂裡時是聽不到外面聲音的。底層的書山是真的書,上層則都是書本彩繪,難怪有人說濱海圖書館是「圖書館」。(以下團友補充)事實上,濱海圖書館閲覽室裡靠牆的書架很高,有12層,通常只放5層,高層放第二複本,或少數極罕用的書,由館員代為取用。而這次次參訪的圖書館,也有不少是採用這樣的陳列方式,下面手構得到的位置,放讀者可借用的或較常用的書,較高處則是放罕用或「裝飾用」的書。


對於底層的書山,有人心裡會想,那...怎麼從書山找到一本特定的書,因為讀者可能會把書山的書亂擺?答案是...沒辦法,因為書山是要讓讀者「資訊偶遇」的。事實上,放在書山上的書都是複本,在館內書架上都會有相同的書,館藏查詢系統上會顯示的也是這些有特定架位的複本,所以不會有人從館藏查詢系統上去找放在書山的書。

參訪的那天,在一樓書山的拍照的網美還真的多到爆,擺出各種奇妙的姿勢拍照。呃,底下兩張圖是要展示書山,而不是說我們團的網美館員在裡面拍照,哈哈。




但是,身為圖書館專業人士,總不能光在一樓拍照吧。所以,我就到各層樓去逛逛了。下面的三張圖,就是我自己到頂層拍的「音樂圖書館」。呃,都沒人。事實上,三樓以上讀者都很少,二樓因為有跟書山相通,主要是為了閱覽,人也還算多。而且我覺得三樓以上弄了太多區,各區之間通透性不夠,有一種「太多密室」的感覺。一樓的嬰幼兒區看起來也有點單調。說來,除了一樓的書山和濱海之眼外,各樓層的機能還需要改善。





ㄟ,這篇文章不是網紅、觀光、最美圖書館背後的辛酸血淚史嗎?就圖書館員的角度來看,真的有點血淚,因為當一個圖書館被外界形塑為網紅、觀光、最美圖書館之後,就很難轉化這種印象了,我覺得天津濱海圖書館就是這麼一個典型。去到圖書館的人,恐怕有95%以上都待在一樓,拍拍照就離開了,真的好好利用這個圖書館的人恐怕不多。(團友補充:濱海也致力舉辦各種活動,在活動成果摺頁中,所附照片十餘張,沒有白色書山區,覺得可惜。其實,無妨順勢某些活動就在書山區舉辦,反正被駡都被駡了,就藉網紅傳播力量,打造在濱海閱讀正流行的熱點。此外,因各區室在各樓上,動線易迷路、也沒人知道樓上在辦活動,所以更希望在書山區有吸引來客變讀者的活動,就像街頭藝人的概念,有人駐腳,就能有主題式群聚的效果。)

記得之前有一些城市的圖書館說要蓋新館時,總把「提高民眾觀光」當作新館訴求之一,通常我看到這種訴求都會不開心,因為若不能把好奇參觀的人轉化為閱讀、參加圖書館活動...等等等的人,這個圖書館的經營會是失敗的!但偏偏參觀的人(通常是外地觀光客)和利用圖書館的人(通常是當地民眾)是不同的族群,如果參觀的人遠遠蓋過利用圖書館的人,恐怕會讓後者反而更不想去圖書館,這不就是一間很諷刺的事嗎?

所幸,過去幾年,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高雄市立圖書館、新北市立圖書館雖然也曾成為觀光勝地,但以這些圖書館為觀光勝地的熱潮稍微消散了,這些圖書館終於也能逐漸回到圖書館的核心經營軌道。只是... 大陸人口那麼多,天津濱海圖書館何時會回到常軌,就得再繼續觀察了。 (PS. 我好友臺東大學圖書館吳錦範組長的感想:「我們館也成了觀光打卡熱點了!比起前述的三個公共圖書館幸運的是我們校地夠大,遊客主要還是在館外,會進館的大多是對圖書館有一定的認識(大多,不是全部)。很認同觀光、最美圖書館背後的辛酸血淚!對外跟對內(讀者)應該是二個不同的層次,通常上面的人比較在意對外的曝光度,而忽略了圖書館的核心的價值。對外的曝光度是提升圖書館的被接觸率,對內的館藏、服務才是黏著度,才是可長可久的,二者相互加乘才是正道。」)

Photo Credit: 本篇文章的相片來自「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2019京.津參訪團」團員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