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饗幸福--臺灣105年閱讀習慣調查結果記者會暨借閱楷模表揚典禮」 |
永樂國小的表演 |
然後... 就是這次引起廣泛迴響的「借閱楷模」頒獎、表揚。
借閱量大就是楷模? |
之所以說意外,是因為公共圖書館的事,向來社會大眾是不太理的,想不到這次的迴響不少,不論是正面或負面迴響,畢竟都引發大家對公共圖書館的關注。
當天在現場的我,其實和幾位朋友也在滴咕著,一年借六七千本書,怎麼看呀?不過按照艾德勒、范多倫寫的《如何閱讀一本書》來說,閱讀本來就分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ˇ、主題閱讀的,哈。
當然,我同意不宜以借書量來論借閱楷模,但是當天聽了幾位so-called閱讀楷模的分享(包含這次引發最多迴響的雙北林小姐),我覺得他們都講得有模有樣的。我還幫大家找到了104年相同典禮的活動手冊(今年的應該還沒出版),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從後面看看閱讀楷模的心得分享。看完之後大家應該會有感覺,這些人(至少大多數的這些人)的確是愛看書,不會為了來接受表揚而衝量。(哈,不過我也不敢保證就是了)
再次強調喔(我相信有迴響的人也不是衝著這些被表揚的民眾),我也覺得不宜以借書量來論借閱楷模。
再回來談公共圖書館經營。我常常說圖書館有4S -- S(helf)(藏書)、S(taff)(館員)、S(ervice)(服務)、S(pace)(空間)(你要多少S都可以生出來給你,哈,例如第五個S是S(trategy)(策略)),這幾年來教育部投入了經費做空間改善(雖然我很討厭說 "像誠品一樣的公共圖書館")、館藏充實和閱讀活動推廣(現在抱怨在公共圖書館都是舊書的人應該不多了吧),服務也越來越多元、越來越改善。但憑良心講,館員數還是不夠,可是在現在這個公務員都被罵成米蟲的時代,教育部和地方政府能多編配館員給公共圖書館嗎?
在幾篇負面迴響中的第一篇提到,
其實借書背後都有行政成本:借還書程序、人工上架,如果在台北市,還有跨館調閱的服務。這些借閱者其實耗用了大量的公共資源。而她們又產生了什麼對自己、對公眾的效益呢?成為發明家了嗎?成為作者、思想家、創作家了嗎?似乎也看不出來。
這段話我只同意前面一半,的確這個借書背後都有行政成本 (至於為何看書借書的人就要變成作者、思想家、創作家這我就不同意了),再加上公共圖書館面對的民眾十分多元,其實館員們的壓力都很大!很想向政府請命:多重視圖書館,不僅要給空間、藏書、延長開放時間,還要有相對的人力呀!
再回來,空間的改善是公共圖書館經營的一環,畢竟沒有好的空間也就沒辦法吸引讀者入館。可是,我們也看到有的都市蓋新總館打的旗號之一是可以增進觀光,真令我搖頭不止。就連最近國家圖書館蓋南部分館,我覺得都得讓國家圖書館一再地在各個場合強調國家圖書館的任務和使命,但是臺南市政府還是希望能把它經營地像公共圖書館。各位大德,借閱楷模只是小事,要讓國家圖書館像個國家圖書館,這才是大事呀。
其實,「閱讀習慣調查結果記者會暨借閱楷模表揚」只是教育部幾項和公共圖書館有關的活動(或作為)之一,很好,利用反面行銷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除此之外,102、104年各舉行了一次全國公共圖書館評鑑,透過多元指標希望能夠拔尖扶弱,儘管只要是評鑑就會有正反兩極看法(就跟大學評鑑一樣),但是透過指標,可以讓公共圖書館自我檢視需改善的地方。這個評鑑我也不知道會不會再辦,因為辦評鑑就會有哪個縣市強、哪個縣市弱的結果產生,You Know...,即使不再辦,我都希望各縣市圖書館自己可以拿著這些指標逐年檢視,逐年提升。但是關於全國公共圖書館評鑑這回事,可就沒多少迴響了,Why?
請大家不要認為我是在幫教育部擦脂抹粉,我其實是在幫公共圖書館講話,閱讀楷模這件事做得不好,嘻,但反而吸睛了。就單一事件來說,這的確是個負面行銷,但稍微全面一點來看,這幾年教育部和地方政府還是在公共圖書館上做了不少事。大家罵歸罵,但更重要的是幫助公共圖書館提升、幫全民的閱讀素養提升,讓公共圖書館成為民眾家與工作地之外的第三場域(third place)。我想,評量公共圖書館在民眾生活中的影響是下一步可以凸顯公共圖書館價值的方向。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