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日 星期三

追憶流水年華,展望燦爛未來 (賀CONCERT成立二十周年)

小弟我不愛寫正經的賀詞,就請大家忍耐一下我從內心深處寫出來的雜文吧。

俗話說,好漢不提當年勇…。那我提了當年的勇事,自然也就不是好漢了,哈哈。但是請原諒我的細說從頭,因為CONCERT對我實在意義重大呀!

1995年,學術數位圖書館正在起步階段,資料庫與期刊從紙本、光碟躍上網際網路。在當時,臺灣學術網路對外速度並不快,時任國立交通大學圖書館計算機中心主任暨圖書館館長 (注意,這是兩個單位同一個主管,並不是圖資合併喔)、我的指導教授張瑞川教授便在國立交通大學、交大思源基金會的支持下執行了InfoSpring浩然數位圖書館計畫,在交通大學建置了包含Elsevier SDOS、Ei Village/Compendex Web、Web of Science在內的鏡射站(mirror sites),並與這些電子資源廠商達成共識,以團體訂購的方式提供國內學術單位使用。當時的我,就是負責這些電子資源鏡射站的建置。InfoSpring浩然數位圖書館可以說是國內運作電子資源聯盟的前導計畫,也是我和圖書館結緣的觸媒。為了留下紀錄,我把當時InfoSpring浩然數位圖書館計畫的網頁貼了上來。

InfoSpring浩然數位圖書館網站 (可惜當初沒弄Web Archiving)

前導計畫的意思呀,就是先測試測試可行性,畢竟當時臺灣對組織電子資源聯盟並沒有多大經驗,對數位圖書館這件事也不太熟,更不用說建置鏡射站可是需要 $$$ 和技術的呀。因此當各項測試都成熟,國內對組織電子資源聯盟也有了共識之後,就由當時國內學研機構倚重的科技資訊服務單位、和國內學術圖書館關係十分密切(現在還是)的「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技術資料中心(科資中心)」在1998年成立「全國學術電子資訊資源共享聯盟(CONCERT) 」,希望能整合國家整體資源實踐資源共享的理念。

在CONCERT剛成立時,為了讓InfoSpring浩然數位圖書館實施之經驗技術能與全體聯盟成員共享,科資中心還是用經費支持由交通大學圖書館執行之「國科會數位圖書館暨館際合作系統建置計畫」,我在這計畫裡還是幫忙建置與維護一些鏡射站,包含來自CSA(現在和Proquest整併了)和OVID的資料庫,直到…臺灣對外的網際網路夠快、外國的電子資源廠商覺得不需要再有鏡射站,我的任務才算結束。

所以囉… 在CONCERT的前期,我對CONCERT的貢獻還蠻大的啦。

再跟大家說一個秘密,很多人都稱呼我「柯博」(不是「苛薄」喔),大家知道這稱呼怎麼來的呢?有人會說… 這難道跟CONCERT有關。有囉,當然有囉,這個稱呼是從CONCERT靈魂人物石美玉組長開始叫的(CONCERT 20年一定要提到石姐姐的啦)。

CONCERT成立至今已經20年了,從小兒牙牙學語到如今轉大人,無論在電子資源的談判和合約簽訂都幫了學術圖書館很大的忙,尤其是在有了共同供應契約之後,簡化了學術圖書館的採購程序;而且在電子資源價格和合約內容上的把關也減輕學術圖書館很大的負擔,真的很感激從過去科資中心到現在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的CONCERT團隊,您們的用心,大家都看到了!在國內學術圖書館經費緊縮的時代,我相信未來CONCERT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也祝願CONCERT有燦爛的未來。

後記:這個雜文版因為太不正經,後來奉命改寫正經版本,那個正經版本大家應該會在今年CONCERT年會看到吧。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