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同,我也和許多鄉鎮圖書館說過... ㄟ... 你們要跟地方文史結合喔。
後來發現:因地制宜,符合居民的需求最重要。
如果...地方上已經有地方文獻館之類的(如新店),那鄉鎮圖書館幹嘛硬要再做地方文史呢?
可能有很多地方,鄉鎮圖書館是社區或鄉鎮中唯一對公眾開放、平等對待所有人的社會機構,那這鄉鎮圖書館理應扮演起社區中心的角色,讓民眾在圖書館中互動,建立社會關係、促進彼此信賴(用學術名詞講叫做「建立社會資本」)。
如果社區或鄉鎮的人口結構上要推動閱讀是比較不容易的(例如銀髮族、原住民、新住民較多),那硬要活動和閱讀結合又有甚麼意義呢?民眾不買單呀!
辦插花、烹飪、書法活動雖然和閱讀關係真的不大,但想想,來參加活動的民眾上上課、聊聊天、講講陳家長李家短,這不也是促進社區和諧、互動嗎?
至少,民眾願意走進圖書館,久而久之,也許他(她)真的會拿起一本書來看。
過猶不及...!
0 意見:
張貼留言